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1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1137篇
海洋学   68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01.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砂岩储层中普遍发育粘土矿物,根据岩心薄片观察,自然γ能谱测井交会图识别出的粘土矿物类型有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薄片分析按粘土矿物形成方式划出沉积粘土和成岩粘土(蚀变、转变及化学成因粘土),以及按其产出状态尚划出构造(骨架)粘土和结构(填隙)粘土,并定量分析出构造粘土和结构粘土含量在多数层段分别为20%以上与10%~18%。依据自然γ能谱测井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查明各粘土矿物含量同T h,U,K质量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85,建立了粘土矿物定量计算模型X=a-b×T h c×U d×T h/K还对储层中粘土矿物进行预测及粘土矿物的纵向分布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0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为纵横向变化大,岩性、孔隙结构等复杂的河流相地层,很难用统一的计算公式来完成对孔隙度的计算。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散点图和孔隙度对比图来确定其孔隙度。运用上述方法,比较精确地确定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的孔隙度,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储量的估计,提供一个很好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在新疆巴喀勒萨依地区发现一套含少量火山碎屑岩的含铜砂岩地层,由于该地层位于近东西向的断裂夹块中,其含矿层位的确定就成了难题。在该地层中发现了一些腕足类、珊瑚、腹足类、植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时代属晚石炭世晚期。介绍了巴喀勒萨依地区晚石炭世伊什基里克组含铜砂岩剖面及铜矿特征,并获得铜资源量19 797 t,银铜资源量371 t,提出了该区铜、银富集在红色含铜砂岩中有机质聚集处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04.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岩石学特征与物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鑫  张金亮  覃利娟 《矿物岩石》2007,27(3):106-115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的碎屑矿物含量与氧化物、微量元素变化规律分析,研究该地区砂岩的岩石学及其物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物源区主要为再循环造山带。砂岩成分主要在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伊利石和绿泥石等矿物之间变化。化学风化作用指标(CIW)和化学蚀变作用指标(CIA)反映了该地区砂岩受到了强烈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强度为:塔中地区砂岩>塔北地区砂岩>满东地区砂岩。化学组分变化指标(ICV)反映有些砂岩中含有第一次旋回沉积物。A-CN-K三角图反映了砂岩的母岩中斜长石含量要高于钾长石含量,在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之间变化,砂岩在风化过程中受到了钾的交代作用,长石以及长石中的高岭石发生了伊利石化。微量元素及其特征参数(如La/Yb-ΣREE、δEu等)也反映了该地区砂岩来源于花岗岩物源区。  相似文献   
105.
广安地区碎屑岩油气藏是目前勘探开发的热点。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得出了区内凉高山组砂岩属于灰质胶结超低孔低渗极致密储层;区内成岩阶段划分为同生期、早成岩A—B期、中成岩A—B期;强烈持久的成岩作用导致储层致密化,其中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减少砂岩的孔隙,碳酸盐矿物的胶结作用使孔隙度和渗透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6.
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中、川南过渡带地区在晚三叠世须家河期湖盆演化的各阶段沉积了不同成因类型的碎屑岩储积砂体,以须家河组二段、四段和六段最为发育,其成因类型主要有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滨湖砂滩和浅湖砂坝砂体。通过野外剖面、岩芯、测井曲线以及样品的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对各成因类型砂体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对各类砂体的结构构造、物性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7.
松辽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松辽盆地开展了地浸砂岩型铀矿区域评价工作.盆地的西南部投入数万米钻探工作量开展以第三系和上白垩统嫩江组、姚家组为目的层的找矿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发现并提交了我国第一个板状砂岩型铀矿床,所建立的双混合叠造铀成矿模式丰富了地浸砂岩型铀成矿理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白垩系砂岩型铀成矿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盆地东部构造反转有利于形成砂岩型铀矿床.第三系以潜水氧化为主,还原物质缺乏,而且新构造运动对其改造微弱,总的成矿条件不理想,不宜作为主攻目的层.盆地坳陷阶段沉积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为主要找矿目的层,找矿重点在盆地东南部通辽-双辽-德惠地区.下一步科研工作重点为:完善QJD砂岩型铀矿模式、盆地油气与铀成矿关系、白垩纪古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8.
塔中地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炭系东河砂岩储层是塔中地区重要的油气产层,通过对岩石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岩心和钻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岩石颗粒粒度、砂岩厚度以及成岩作用等是影响本区东河砂岩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其中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涠洲岛是北部湾内的一座火山岛,火山活动初步可以分为早-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2期。晚期南湾火山是典型的射气岩浆喷发成因的火山,文中报道了南湾火山的上、下2层火山碎屑岩中砂岩捕虏体的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提出南湾火山喷发时代为距今约3万年左右的晚更新世末期  相似文献   
110.
The sandstones of the Dhosa Sandstone Member of Late Callovian and Early Oxfordian age exposed at Ler have been analyzed for their petrofacies, provenance, tectonic setting and diagenetic history. These sandstones are fine to medium grained and poorly- to well sorted. The constituent mineral grains are subangular to subrounded. These sandstones were derived from a mixed provenance including granites, granite–gneisses, low- and high-grade metamorphic and some basic rocks of the Aravalli Range and Nagarparkar Massif. The petrofacies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se sandstones belong to the continental block-, recycled orogen- and rifted continental margin tectonic regime.The imprints of early and deep burial diagenesis of these sandstones include different stages of compaction, cementation, change in crystal boundaries, cement–cement boundaries, chertification and neomorphism. The sequence of cementation includes precipitation of calcite and its subsequent replacement by Fe calcite and silica cements. The typical intermediate burial (2–3 km depth) diagenetic signatures of these sandstones are reflected in the formation of suture and straight-line boundaries, and triple junctions with straight-line boundaries.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relatively low-energy environment that was below storm wave base but subjected to gentle currents, of the Dhosa Sandstone Member controlled the early diagenesis, which in turn influenced the burial diagenesis of these sandsto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